吃过桥米线时,要用大汤碗盛来热汤。这是用肥鸡和猪筒子骨熬成的,清沏透亮,汤面覆盖着一层黄黄的鸡油,看似不冒一丝热气,实则滚烫保热。食客先将鸡胸脯肉片、猪肉片、鱼片、猪肝片、猪腰片等氽入汤碗,轻轻一搅,不一会便把肉片涮得又热又嫩。接着,再夹入豌豆夹、韭菜、菠菜、玉兰片一类菜蔬。最后,放入米线,配以香油、胡椒、辣椒油、香菜末等凋料。于是,满碗五颜六色,那雪白的米线,与红色的猪肝片、猪腰片,碧绿的菠菜、豌豆夹,鹅黄的黄芽韭菜,相间交辉。吃起来,肉片鲜嫩,绿菜爽脆,米线软滑,汤味浓美,十分可口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火把节是彝族人民最普遍最隆重的传统节日。
关于火把节的起源,有许多优美动听的传说。其中一则相传,在很古很古时,天王恩泽不愿让彝家过上好日子,忌妒生邪恶,派了一个大力士下凡到彝山,糟踏茂盛的庄稼。彝家人群情激愤,决心与大力士决一死战。此时,从人群中跳出一个叫包聪的小伙子,脱下羊皮褂,冲上前一把抓住大力士的脖子,就摔跤,相持了三天三夜,最后包聪把大力士摔倒在地,大力士霎时变作一座秃山。天王恩泽见大力士失败,羞怒交加,往地上撒下了一把香面,刹那间变成无数害虫,亡图吃光地上的庄稼。聪明智慧的彝家人怎能眼睁睁地看着一年的辛苦落空,于是他们每人点燃把火,把害虫一齐烧光,获得了一个金灿灿的秋天。但天王恩泽不甘心失败,到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这天,就放下害虫吃庄稼,于是彝家人也毫不留情地点燃把火,把害虫烧光。年来年往,相传成习,六月二十四就成了彝家人的传统佳节。
每到火把节,彝寨家家户户都要杀鸡宰羊,到每块田地里祭献。但仪式各地不同,有的在家里把祭品做好,才抬到田地里祭献;有的则是到田地里选好地盘,插上一枝青松毛,才动刀杀鸡,把鸡血滴在土地上,烧纸钱磕头祈求田公地母保佑粮食年年丰收。中午,用松木夹上松明子做几丈高的火把,并分别插在每块田地和家院场中心,等到夜幕降临才点燃。
入夜,人们首先点燃立在院场中心的火把,然后点燃一米长的小火把,背上香面,举着火把从家里往外走,并把香面一把一把地撒在火头上,让其轰燃四散,金星四迸,焰光一片,辉煌耀眼。而且边走边撒香面边喊:“虱子虼蚤滚出去,乌鬼屁痨滚了去,金银财宝滚进来!”走出家门,到杨子瓜棚底下撒香面:“杨子瓜给结了——结了!结了!”然后撒到家禽牲口圈上,撒到果树上,撒到庄稼上……并把插在田地中心的大火把点燃,霎时,火把散布于山乡田野,似无数星星闪烁。撒着撒着,村与村相聚,寨与寨串通,有时火把汇成一片,有时形成一条火龙。最后汇集到宽阔的大草场上,燃起熊熊篝火,照得黑夜如同白昼一样。人们弹起三弦,吹响芦笙,唱起歌,跳起舞,尽情欢庆丰收,欢庆节日,欢庆幸福。
北京明达富强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教您核心技术 包教包会 让您学到您满意的口味
联系我时,请说是在北京便民网看到的,谢谢!